- 行業新聞Industry news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行業新聞
-
以綠色理念推動化肥行業轉型升級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7-04-20 15:35:055月28日,由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緩控釋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和金正大集團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緩控釋肥十年發展峰會暨產業白皮書發布”在北京召開。我國首部緩控釋肥產業白皮書在會上發布。
工信部、科技部、農業部等主管部門的領導,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化肥質檢中心(北京)、山東農業大學等單位的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化肥企業代表、種植大戶近四百人參加了會議。
化肥行業轉型勢在必行,發展新型肥料是趨勢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改革和發展的主要方向。去年,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梢哉f,當前化肥行業面臨著“去產能”和“零增長”的雙重挑戰,行業如何應對?
面對我國肥料行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的轉型升級,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周長益明確指出,目前我國化肥產能產量及消費量已居世界首位,然而肥料行業也面臨著諸多亟需解決的問題。對于未來行業的轉型升級發展,他認為,必須要大力發展新型肥料,并加大新型肥料的普及力度。
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劉志仁表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化肥工業的大而不強。如何加快研發速度,調整產品結構,理性健康發展,縮小與國外差距,是當前緊迫又重大的任務。扶持新興肥料發展,亟待國家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表示,化肥是關系糧食安全、人民生活、國家穩定的戰略物資,但化肥的過度使用,不僅會造成土壤污染、大氣污染、資源浪費,還會使農民負擔過重。他認為,應該從精準施肥、合理施肥、有機肥和化肥聯合使用、行業結構調整、產學研合作、發揮先進企業的領先示范作用等六方面開展科學施肥,從而推動我國化肥行業轉型升級,助推農業全新發展,更好保護環境、保護生態。
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表示,化肥行業要想走出發展困境、實現轉型升級,唯有樹立“聯合協作、融合共享”的發展理念,優勢互補、抱團聯合,實現可持續發展。
緩控釋肥符合我國肥料行業結構調整方向
我國緩控釋肥大規模產業化至今已經十年,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緩控釋肥生產和使用規模最大的國家。與國際緩控釋肥料主要用于花卉、草坪相比,我國緩控釋肥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廣泛用于大田作物。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何才文表示,中央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減少對環境污染,控制面源污染,基于此,農業部從去年開始就提出到2020年化肥零增長的目標。而在化肥零增長這一行動當中,農業部把緩控釋肥作為一項新肥料、新技術加以重點推廣。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理事長周竹葉稱,緩控釋肥的綠色、環保、高效等功能完全符合我國肥料行業平等結構調整方向。目前,化肥行業處于臨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大力推動緩控釋肥對于肥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及現代農業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民表示,當前氮肥企業處于虧損狀態,行業升級會驅動更多的企業向生產緩控釋肥料轉型。此外,土地化流轉加快、種植結構變化、經濟作物面積增加、城鎮化步伐加快、人力成本增加等都會推動緩控釋肥行業的發展。
萬連步表示,過去的十年中,作為我國新型肥料的領軍企業,金正大站在行業發展的高度,致力于推動緩控釋肥產業的發展,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實現了緩控釋肥在大田作物的推廣應用,持續不斷地推廣緩控釋肥的應用,惠及各方。
首部白皮書為緩控釋產業未來發展指明路徑
十年時間,我國的緩控釋肥從“小產品”變成了“大產業”,我國緩控釋肥產業實現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轉變,龍頭企業領銜制定了《控釋肥料》國際標準,提升了我國緩控釋肥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目前中國緩控釋肥施用量估算為315萬噸左右,僅占中國復混肥施用量的5%,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大緩控釋肥推廣力度。
此次發布的緩控釋肥產業白皮書,對未來緩控釋肥產業的發展提出多方面建議:一是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成本,促進緩控釋肥的推廣應用;二是提升農化服務水平,提高農民對緩控釋肥產品的認知水平;三是鼓勵出口和海外投資,提高緩控釋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四是支持產業技術輻射,促進我國化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是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促進緩控釋肥行業健康發展等。(農村大眾)